永續發展(一)是「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,又不損害子孫後代,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」。永續發展努力實現環境保護、經濟和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。
永續發展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的定義是「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,又不損害子孫後代,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」。永續發展努力實現環境保護、經濟和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。
永續發展的概念最早出現於1987年,聯合國第42屆大會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中,發表了《我們共同的未來》(Our Common Future)報告,其中提出永續發展的定義。
永續發展包含三大支柱:環境、經濟與社會。這三大支柱相互依存,缺一不可。
環境保護是永續發展的基礎。人類的經濟活動必須在環境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,否則將會導致環境退化,最終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。
經濟發展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力。經濟發展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,並為環境保護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。
社會永續發展是永續發展的最終目標。社會永續發展包括消除貧困、提高教育水平、保障人權等方面。
永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,需要政府、企業、公民社會等各方的共同努力。
在全球範圍內,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,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。這些目標包括消除貧困、終結飢餓、確保健康和福祉、促進優質教育、實現性別平等、確保清潔水和衛生、促進可負擔的和清潔能源、促進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、工業化、創新和基礎設施、減少不平等、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城市化、保護生態系統、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、保護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、促進和平與包容的社會、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夥伴關係等。
在台灣,政府於2016年啟動了「台灣永續發展目標」作業,並於2017年正式通過。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一致,但也考慮了台灣的本土特色。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包括17項目標和169項指標。
永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努力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共同努力,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。
包含三個主要方面:環境保護、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。
永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人類需求的同時,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發展。它包含三個主要方面:環境保護、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。
環境保護是指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,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。經濟發展是指提高生產力和生活水平,促進經濟繁榮。社會發展是指提高人的素質和生活質量,促進社會公平正義。
永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。它既是對當代人負責,也是對後代人負責。
永續發展面臨著許多挑戰,包括氣候變化、資源枯竭、環境污染、貧富差距等。
為了實現永續發展,需要採取以下措施:
加強環境保護,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;
促進經濟發展,提高生產力和生活水平;
推動社會發展,提高人的素質和生活質量;
加強國際合作,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。
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
2015年,聯合國大會通過了《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》,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。這些目標涵蓋了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等各個方面,旨在到2030年實現全球永續發展。
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:
消除貧窮
消除飢餓
確保健康和福祉
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
實現性別平等
確保人人享有清潔和衛生用水
確保人人享有可負擔的、可靠的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
促進包容和持續的經濟增長、充分就業和體面工作
建立有韌性的基礎設施、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工業化,並推動創新
減少不平等
讓城市和人類住區變得包容、安全、有韌性和可持續
確保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
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
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
保護、恢復和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
促進和平、包容的社會,為所有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
revitalize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
臺灣永續發展目標
臺灣也積極推動永續發展。2016年,臺灣行政院通過了《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推動方案》,提出了臺灣版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。
臺灣版的永續發展目標包括:
消除貧窮
消除飢餓
確保健康和福祉
確保優質教育
實現性別平等
確保人人享有清潔和衛生用水
確保人人享有可負擔的、可靠的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
促進經濟成長、充分就業和體面工作
建立有韌性的基礎設施、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工業化,並推動創新
減少不平等
讓城市和人類住區變得包容、安全、有韌性和可持續
確保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
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
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
保護、恢復和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
促進和平、包容的社會,為所有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
revitalize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
臺灣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。例如,臺灣在貧困率、飢餓率、教育水平、健康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。此外,臺灣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,例如推動再生能源發展、減少污染排放等。
臺灣在永續發展方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,例如氣候變化、人口老化、產業轉型等。因此,臺灣需要繼續努力,推動永續發展。
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。氣候變化、生物多樣性喪失、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都對永續發展造成了威脅。為了解決這些挑戰,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,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。
永續發展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的定義是「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,又不損害子孫後代,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」。永續發展努力實現環境保護、經濟發展和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。
永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是環境、經濟和社會。環境支柱包括保護自然資源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。經濟支柱包括促進經濟增長、創造就業和減少貧困。社會支柱包括促進社會公平、教育和健康。
永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。氣候變化、生物多樣性喪失、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都對永續發展造成了威脅。為了解決這些挑戰,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,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。
SDGs涵蓋了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等各個領域,包括消除貧困、終結飢餓、確保健康和福祉、促進優質教育、實現性別平等、保護清潔水和衛生設施、確保可負擔的和清潔能源、促進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、建設可持續的工業、創新和基礎設施、減少不平等、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城市化、保護生態系統、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、促進和平和包容的社會、促進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等。
各國政府、企業和民間組織都在積極努力,以實現SDGs。台灣也高度重視永續發展,並制定了台灣永續發展目標(TSDGs)。TSDGs與SDGs相符,並結合了台灣的在地需求。
永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努力,需要各方的共同參與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,例如:
節約能源和資源
保護環境
減少浪費
支持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和產品
參與志願服務
讓我們攜手合作,共同創造一個更加永續的未來。
以下是一些永續發展的例子:
使用可再生能源,例如太陽能和風能
提高能源效率
減少污染
保護森林和海洋
發展循環經濟
促進公平貿易
投資教育和衛生
減少貧困
這些例子表明,永續發展不僅是環境保護,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。永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,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。